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切实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,提升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能力与水平,10月24日中午,艺术教育系开展“课程思政”专题教研活动,活动由系主任马慧慧老师主持。
教研活动伊始,系内教师结合本学期学院开展的公开课活动以及自身教学实践,就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坦诚剖析与集中归纳。大家一致认为,尽管课程思政理念已深入人心,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。首先,认知与定位存在偏差。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,将其简单等同于“思政元素的生硬堆砌”,未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,导致 “两张皮”现象依然存在;同时,少数教师将课程思政视为额外负担,缺乏主动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。其次,元素挖掘与转化能力不足。不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,难以精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,对于如何将家国情怀、职业道德、科学精神、创新意识等思政内涵与知识点、技能点巧妙结合,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清晰的路径,使得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流于表面,难以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。再者,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不完善。在教学实施层面,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,未能充分运用案例教学、情境教学、项目式学习等多元化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;在评价环节,尚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,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多停留在形式检查,难以精准衡量其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塑造的实际影响。此外,资源共享与团队协作机制不健全。各院系、各课程之间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缺乏有效的共享平台,优质教学案例、教学设计等资源难以实现互通互用;教师之间的协作多局限于小范围交流,未能形成跨学科、跨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,导致建设力量分散,难以形成育人合力。
此次专题教研活动的开展,不仅让教师们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更通过经验分享凝聚了育人智慧。与会教师纷纷表示,将把此次教研活动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,不断探索创新,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。
文/图 马慧慧一审/赵利平二审/黎平辉三审/宋万琚

活动现场